鲜衣怒马1000年,什么是西安?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星球研究所 Author 星球研究所
独具人气的语文杂志
点击标题下方“新读写”关注
本文经微信公众号“星球研究所”授权转载
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西安,或是秦皇的兵马俑,或是汉唐的长安城,又或是明清的古城墙,这个位于中国腹地的城市,王朝更迭无数、古迹遗留遍地,它们共同赋予西安一个深刻的标签——古老。
(西安位置及建都的王朝,制图@刘昊冰/星球研究所)
然而今天的西安,标签似乎截然相反。它发动“抢人”大战,3个月落户人数高达21万,直逼2017年全年总量。
它关注温情的小事,要求所有机动车在斑马线前礼让行人。
(2017年起西安严格实施“车让人”,违规的司机将面临罚款扣分,这点在全国城市中屈指可数)
另一方面,一批又一批的网友赶往西安,喝着豪气干云的摔碗酒,吃着书卷气十足的毛笔酥,传统西安美食的创新能力,也令人刮目相看。
西安是古老还是鲜活?
它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城市?
历经无数次城毁人失
却总有一种力量
让它焕然一新
让它鲜衣怒马
初生
首先
我们需要刷新对西安基本地理格局的认知
它不是纯粹的平原
而是
一半山地,一半平原
(西安地形图,制图@风沉郁/星球研究所)
▼
山在平原前
巍峨耸立
(西安鄠邑区太平口的秦岭圭峰,道路为秦岭环山路,摄影师@李文广)
▼
平原在山脚下
缓缓铺陈
(秦岭终南山下的长安区,非主峰,摄影师@刘帆)
▼
千百万年前
今天秦岭北部的地层发生断裂
断层北部持续下陷
断陷形成关中盆地
南部则不断隆升
崛起成为秦岭山脉
(秦岭北部断裂简化示意图,制图@张靖/星球研究所)
▼
太白山、翠华山、终南山、骊山、华山
从西向东连绵展布
(航拍秦岭群峰,摄影师@刘忠文)
▼
高山、云海
波澜壮阔,蔚为大观
(拍摄于太白山附近,摄影师@孙佳伟)
▼
山地中发育出大量水系
(秦岭耿峪,摄影师@8:35分)
▼
水系切穿山体
形成峡谷
(请将手机横屏观看,黑河金盆水库,西安的主要水源,摄影师@射虎)
▼
秦岭面向关中盆地的一侧
诸多峡谷依次并排而立
如同群龙吐水
是为
秦岭七十二峪
(秦岭七十二峪分布图,制图@风沉郁/星球研究所)
▼
流水冲出大小峪口
流向关中盆地
盆地内湖沼遍布、河流纵横
(浐灞湿地,摄影师@魏炜)
▼
沣河、涝河、潏河、滈河、浐河、灞河等
再加上北部的泾河
共同注入渭河
统称为长安八水
(渭河与泾河交汇的泾渭分明处,渭河浊而泾河清,摄影师@陈团结)
▼
这些河流、湖沼带来大量的泥沙
经过漫长的沉积
关中盆地的沉积物厚达千米
号称“八百里秦川”的
关中平原
诞生了
(关中平原地形图,制图@风沉郁/星球研究所)
▼
西安人的舞台
将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展开
(请将手机横屏观看,西安城南秦岭脚下的广阔平原,拍摄于长安区引镇,摄影师@李杰)
▼
鲜衣怒马
约6000年前
早期的一批“西安人”
居住在浐河、泾河等河流的岸边
他们有着近似现代南方人的相貌
成年男性的平均身高
可以达到170CM
他们所使用的器具
简单而朴素
(出土于西安杨官寨遗址的镂空人面盆,眼睛、嘴巴镂空,中间有突出的鼻子,形似倒扣的桶装方便面,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;西安更早期的人类还有100万年前的直立人蓝田猿人,但一般并不认为他们是现代人类的祖先)
▼
他们是渔民、猎手、野果采集者
对鱼有着神秘的崇拜
他们生产力低下
备受疾病、野兽、部落敌人的威胁
儿童夭折的悲剧频繁发生
成年人的寿命也只有30-40岁
对生命的祈祷凝固为一个人面鱼纹符号
刻画在陶盆之中
(出土于西安半坡遗址的人面鱼纹彩陶盆,人面由人鱼合体而成,头顶装束奇特,一种可能是埋葬夭折儿童的葬具,象征着巫师请鱼神附体招魂祈福;图片源自@国家博物馆)
▼
3000多年前
擅长农耕以农民为主的周人
从甘肃、陕西黄土高原出发
加入“西安市民”的行列
周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
和精细化的农田管理
他们为作物除草、施肥
甚至利用雨水洗去土壤中多余的盐碱
西安肥沃的冲积平原
很快被周人开发为良田
田间地头种满了粟(sù)、黍(shǔ)等农作物
(西安白鹿原上的鲍旗寨村农田,摄影师@李文广)
▼
发达的农业让周人积累起强大的实力
他们在西安西南的沣河两岸
接连建起丰京、镐(hào)京两座都城
这便是西安建都之始
(丰京镐京位置示意,制图@刘昊冰/星球研究所)
▼
但是都城的生活依然质朴
周人热衷于铸造浑厚凝重的青铜器
然后将数十到数百不等的文字
规规整整地铸刻其上
这些文字事无巨细地记载着
他们的册命、职官、战争、祭祀以及法律
(西安市长安区花园村出土的西周早期蚕纹方鼎,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)
▼
真正的改变来自
秦人的工匠和士兵
公元前771年
犬戎攻破镐京,西周灭亡
西安的第一代都城就此烟消云散
(骊山烽火台航拍,远景为渭河,史籍上记载了周幽王在此烽火戏诸侯导致亡国的故事,摄影师@魏炜)
▼
紧接着
秦人从甘肃迁移到关中平原
填补了周人留下的空白
他们实行军功爵制
无论贵庶贫贱
都可以论凭借军功获得土地、官爵
有效的激励制度
让秦人建立起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
农人放下锄头变成了士兵
父子兄弟同乡一起冲锋陷阵
正如更早期的先秦诗歌中所唱
(出自《诗经·秦风·无衣》)
▼
“岂曰无衣?与子同袍
王于兴师,修我戈矛,与子同仇”
同仇敌忾的秦人
最终以咸阳为都
横扫六合、统一华夏
(秦咸阳城及阿房宫位置示意,淡黄色为西周都城,制图@刘昊冰/星球研究所)
▼
秦人在西安及周边地区
集聚起全国最优秀的工匠
“甲丁”“小”“安”“文”“冉”“杏”
以及许许多多没有留下名字的匠人
将在另一个世界里
完美再现秦人的武装力量
兵马俑
(秦始皇兵马俑,摄影师@射虎)
▼
工匠们对兵马俑逐一刻画
拒绝千篇一律
每一个作品都被赋予独特的性格
栩栩如生
(请将手机横屏再观看,秦始皇兵马俑面部形态,图片源自@秦始皇帝陵博物院)
▼
就连头发、肌肉的纹路
也都被精心处理
(秦始皇兵马俑高级军吏俑,图片源自@秦始皇帝陵博物院)
▼
重达1吨的铜车马
由6000多个一次铸造成型的零件组成
一号铜车马配备驽机、剑、盾牌等攻防武器
负责为二号车武装开道
二号铜车马搭载豪华“车厢”
乘坐者可在其中自由坐卧
(第1张为秦始皇铜车马一号车,第2张为二号车,图片源自@秦始皇帝陵博物院)
▼
与我们今天所见不同的是
秦人喜欢鲜艳的颜色
当时的人、马、车用色都十分抢眼
以人为例
兵马俑将士们平均身高175CM
穿着紫色的长袄
外披深红色的铠甲
局部则由蓝色、粉色、黑色、白色点缀
他们是帝国最耀眼的战士
(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将军俑彩色复原图,制图@National Geographic,由国家地理中文网授权星球研究所使用)
▼
华丽的衣着、壮美的骏马
7000多个鲜衣怒马的将士
组成了鲜衣怒马的方阵
共同拱卫着鲜衣怒马的帝国
(请将手机横屏观看,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的军阵再现,制图@National Geographic,由国家地理中文网授权星球研究所使用)
▼
工匠、士兵
成了城市的关键角色
一个更富想象力的作品也在等待他们完成
即建造一个神一样的都城
秦人以渭河为银河
将宫殿横跨渭河两岸
咸阳宫对应北极星及周围众星
又名“紫宫”,是后世“紫禁城”的来源
阿房宫对应营室星(飞马星座)
同样是天子的居所
两宫之间则由横跨渭河的桥梁连接
对应阁道星
这种布局被称为“法天象地”
堪称世界上最富想象力的都城规划
(法天象地示意图,秦时的渭河比现在更偏南,制图@张靖/星球研究所)
▼
然而
“六王毕,四海一,蜀山兀,阿房出”
对人力、物力的过度使用
引发了秦末的战火
咸阳宫被付之一炬
阿房宫则一直未能完工
(俯瞰秦阿房宫前殿遗址,摄影师@苟秉宸)
▼
鲜衣怒马的秦代西安
也在时光中失去了色彩
它是否能再次焕发生机?
建造神一样的都城
真的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吗?
(秦兵马俑,摄影师@苟秉宸)
▼
Ⅲ
神一样的长安
西汉初年
丰邑人(今江苏徐州丰县)刘邦
正在思索新王朝的都城选址
他的同乡功臣们都希望选择离家乡更近之处
一个名为娄敬的戍卒
却大胆提议再次定都饱经战火的关中
(出自《史记》)
▼
“且夫秦地被山带河,四塞以为固,卒然有急,百万之众可具也”
关中地区三面环山
一面为黄河天险
只需要守住少数关隘
便可以形成坚固的防线
刘邦被说服了
(关中地区周围部分关隘,制图@风沉郁/星球研究所)
▼
他以渭河南岸长安乡之名
命名新的都城
长安
长安城正式出现在历史舞台
(汉长安城位置示意,淡黄色淡紫色分别为西周、秦的都城,制图@刘昊冰/星球研究所)
▼
随后的数个王朝不断经营
到了隋唐时期
又在汉长安城的东南侧
营建出规模更大的隋唐长安城
面积相当于汉长安城的2.4倍
明清北京城的1.4倍
(唐长安城位置示意,淡红色为汉长安城,制图@刘昊冰/星球研究所)
▼
在此期间
城市中的五种角色将共同发力
逐步把长安城推向神坛
①
帝王们
帝王们建造起宏伟的宫殿群
唐代的大明宫
占地面积达320万平方米
是北京故宫的4.5倍
(唐代大明宫遗址与现代城市对比,图片源自@Google Earth)
▼
由黄土夯筑而成的正南门
丹凤门
内开5个门道
正对一条宽约176米的大街
是帝王举行登基、改元等大型典礼的场所
为中央帝国威仪的象征
(请将手机横屏观看,雪后丹凤门,为新建建筑,内部是以原丹凤门遗址为主的博物馆,摄影师@苟秉宸)
▼
在城外
高大的坟丘、宽阔的陵园
以及围墙、门道、门阙、后妃墓、陪葬墓
构成了皇家陵寝
(汉宣帝杜陵的皇后墓航拍,摄影师@王佳)
▼
渭河以北
西起乾县,东至蒲城
18座唐代帝陵更是依次铺开
与南部的长安城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扇形
(唐十八陵分布图,制图@射虎)
▼
②
城市的规划者、管理者
他们负责在长安城里建立
秩序
居民们被严格限制在格子状的“里”“坊”中
唐人在诗中言道
(出自白居易《登观音台望城》)
▼
“百千家似围棋局,十二街如种菜畦”
里坊内的任何人
都不得越界私建房屋
不得增加门洞
夜间更是严格禁止出入
犯夜者即便身为官员也会被当场杖杀
(唐代长安城的格子状里坊,制图@张靖/星球研究所)
▼
严格的秩序之外
管理者们还有必要为市民提供休闲的环境
城市内广植树木
官员们为树种的选择发生争执
最终槐树、榆树、柳树、杨树、梧桐、松树
全都得以在城市内开枝散叶
遍布道旁
(汉宣帝杜陵内小路,摄影师@王佳)
▼
荫蔽庭院
(古观音禅寺的千年银杏,摄影师@韩飞)
▼
对水景的营造更是大受欢迎
他们利用城市东南角的低洼之处
开凿加深、挖地成池
池水曲折,如同江河
人们称之为曲江
(曲江池,摄影师@宋虹霏)
▼
唐代以曲江池为中心
形成了一个范围广大的水景休闲区
最著名的当属芙蓉园
它不同于封闭的皇家园林
而是向市民开放的公共园林
实为中国古代史上少有
(请将手机横屏观看,新建的大唐芙蓉园,摄影师@宋虹霏)
▼
市民们在此汇聚盛游
帝王们也时常在此赐宴群臣
以示与民同乐
(大唐芙蓉园紫云楼夜景,摄影师@王佳)
▼
③
僧侣们
密集建设中的长安城
恰逢佛教最富创造力的时期
鸠摩罗什从西域东进长安传播佛教
法显、玄奘从长安西行取经求法
僧侣们在长安开宗立派
建设了多达200余座佛寺
数量之多令人惊叹
其中大兴善寺为密宗祖庭
占地广阔,建筑雄伟
是长安城里首屈一指的大寺
(大兴善寺,摄影师@王东)
▼
大慈恩寺为法相宗祖庭
玄奘担任首任住持时参照印度样式
在寺中亲自设计了一座藏经塔
大雁塔
至今存世已超过1300年
(大雁塔,摄影师@李文博)
▼
另一座著名佛寺荐福寺
在之后也建了一座塔
因塔身比大雁塔稍小
而得名小雁塔
(小雁塔,摄影师@李文博)
▼
④
胡人们
最引人瞩目的则是
长安城全新的生活方式
强盛的帝国保障了丝绸之路的通畅
胡人们在长安开设珠宝店、货栈、酒肆
大受长安居民的欢迎
李白在诗篇中就有多次记录
(出自李白《少年行》)
▼
“五陵年少金市东,银鞍白马度春风
落花踏尽游何处,笑入胡姬酒肆中”
胡食也变得大为流行
从寻常百姓的餐桌到宫廷宴饮
都离不开胡食的身影
这些胡食大多由小麦磨成的面粉制作
而当时中国北方的饮食以粟、黍为主
如今为满足长安人的面粉需求
关中平原几乎都改种了小麦
(神禾塬,远处为终南山,摄影师@李毅恒)
▼
小麦产量的增加
又促进了面食的进一步本土化
以面食为中心
长安人逐渐创造出异常丰富的美食
(油泼面,摄影师@张峰)
▼
除此之外
原本席地而坐的长安人
在胡人的影响下
开始了以桌椅为基础的起居生活
而如果要评价一个时代是否进步
最简单的方式是
看它们的女性是如何生活的
这在唐代的女性身上表现得非常明显
她们可以娴静如花
(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三彩女性,摄影师@李文博)
▼
也可以随时身着胡服
女扮男装、跃马驱驰
这样鲜衣怒马的姑娘
正是长安最好的写照
(唐三彩腾空马:骑马的唐代少女,女扮男装,两耳旁各梳有一个发髻,面部丰腴,笑容满面,双拳紧握于腰间自信地控制缰绳,马的体型彪悍,作腾空跃起式,是唐三彩中的精品,1966年西安制药厂唐墓出土现藏于西安博物院,摄影师@胡澍)
▼
⑤
诗人们
长安的宫殿如此恢宏
长安的秩序如此井然
长安的景色如此怡人
长安的宗教如此发达
长安的生活如此时尚
云集长安的诗人们
开始不断歌咏长安
他们在长安则欣喜
(孟郊《登科后》)
▼
“春风得意马蹄疾,一日看尽长安花”
离长安则失落
(李白《登金陵凤凰台》)
▼
“总为浮云能蔽日,长安不见使人愁”
长安超过了长安
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理想国
成了一座神一样的城市
就像后世作家王小波所说
▼
“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,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。对我来说,这个世界在长安城里”
不过
“冲天香阵透长安,满城尽带黄金甲”
王朝的颠覆者已经在摩拳擦掌
(“冲天香阵透长安,满城尽带黄金甲”为唐末起义军黄巢在长安科举不第后所作的名句;下图大唐芙蓉园,摄影师@陈蕴生)
▼
公元881年
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
长安城被严重损毁
一个神一样的长安
终将远去
(唐陵,摄影师@常志强)
▼
继承与创新
从秦至唐
西安经历了鲜衣怒马的1000余年
唐代之后
政治中心迁移
西安由都城变为了府城
城市的规模大为缩减
(隋唐之后历代城市范围比较,制图@张靖/星球研究所)
▼
军事地位却更加凸显
宋元明清无不将西安作为西北军事重镇
明清时期修建的城墙便是最好的反映
它周长13.74千米
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城防设施
(俯瞰西安古城墙全貌,摄影师@苟秉宸)
▼
墙体最底层
用石灰、土和糯米混合夯打而成
其上用黄土分层夯筑
外壁再包砌多层城砖
极为坚固
(请将手机横屏观看,永宁门及附近城墙,摄影师@李文博)
▼
城门的防御更加完善
门外均筑瓮城
每座门由外向内分别是
闸楼、箭楼和正楼
三重三楼、一重套一重
(西安城墙永宁门,摄影师@王旭东)
▼
城市的中心地带
则建起高大的钟楼
这也是目前中国形制最大、保存最完善的钟楼
(钟楼,摄影师@李毅恒)
▼
围绕着钟楼的四条大街
分别通向城市的四个方向
古代守城者只要登上钟楼
城内的局势便可一目了然
(钟楼,摄影师@王佳)
▼
而当时光到了今天
城墙、钟楼的军事作用已经不再重要
西安又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
它是国家中心城市
是西北地区的核心枢纽
西安的地位再次得到提升
(从1984年-2016年西安城市的扩张,制图@张靖/星球研究所)
▼
它1/4的街区都是历史风貌区
(东大街,摄影师@臧雨鑫)
▼
它保存着传统的秦腔
(秦腔绝技吐火,摄影师@陈团结)
▼
融合着不同的宗教
(第1张为化觉巷清真大寺开斋节,摄影师@林文强;第2张为五星街天主堂,摄影师@Phevos)
▼
它是多所著名高校的所在
(西安交大,摄影师@郑斐元)
▼
它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
(第1张西北工业大学长安校区的国产新型支线客机ARJ-21,3名刚参加完毕业典礼的硕士研究生躺在旁“伴飞”,摄影师@苟秉宸;第2张比亚迪汽车制造厂,摄影师@秦汉)
▼
它是中国公路、铁路、航空的枢纽
(丈八路太白路立交,摄影师@韩飞)
▼
它充满科技创新
(从大唐芙蓉园远眺高新区CBD,摄影师@肖晖)
▼
充满活力
(西安城墙东门,纵身一跃的年轻人,摄影师@苟秉宸)
▼
这就是西安
(2018年月全食序列,摄影师@李文博)
▼
鲜衣怒马再千年
(西安永宁门灯光秀,摄影师@刘夙培)
▼
P.S.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: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《西安通史》、朱士光/吴宏岐《古都西安:西安的历史变迁与发展》、贺从容《古都西安》、妹尾达彦《长安的都市规划》、薛爱华《撒马尔罕的金桃》、石田干之助《长安之春》
更多写作指导、热门时文、写作素材、读书方法、学生佳作……尽在《新读写》杂志!
投稿邮箱:xinduxie211@163.com。
新读写微信相关文章
长按二维码 关注新读写